知名畫會 三德畫會

三德畫會會長 高鳳琴老師

念佛畫佛,伏心守意,不忘初心,書畫養心。

佛畫,畫佛,不是純然的美術,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,透過觀想,凝思,將形與色加以轉化,以清淨心與意志力,一再的演練,掌握色法與形法,形象化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現象不具實體,而由緣起而產生,性愚在不斷的演練與創作…已忘寒暑…,在過程中心性的調伏,不在於求當下,馬上得到,而在深耕,期能精研古法,汲古出新意。

書畫本同源,藉由毛筆攝心,專注在每個點劃,「筆意」學書者當知筆意,以「意控制筆」,意在筆先,要知其法,學書當取法歷代名帖,以九宮格大字練之,前輩老師調教,每一點劃,字型結構調整,先求像,有基礎再自運。學工筆人物畫佛畫之道亦然,由前輩老師提供畫稿,先練習線條,運筆,由簡而繁,臨摹時即是練習掌控毛筆,臨習久自知運筆法,筆意,始能運用自如,享受當下的清淨。

佛畫在南北朝由外來傳入的形象及技法,凹凸法與渲染法,已與中國的筆法相融,代表人物有北朝的曹仲達的「曹衣出水」吸收笈多式風格,衣紋如薄紗披體,至唐,吳道子的蓴菜描「吳帶當風」在壁畫上所作人物衣帶飛揚,滿壁風動,五代,宋朝山水盛行,人物畫退居第二,至南宋道釋畫多由民間專業工作坊承作,代代相傳,隋唐道釋畫多施於壁畫,兩宋後漸繪于絹素懸掛,元明成單幅立軸,便於攜帶保存,是水陸畫之濫觴。

清至民國初此門資訊封閉,由民間作坊師徒家族傳承,一般難窺其道。大千先生敦煌行,發表敦煌佛畫,大衆嘩然視作神品,敦煌也成世界研究的敦煌學,清末民初壁畫大量遭破壞運送到世界各地博物館珍藏,大衆原視為宗教信仰迷信之物,一躍為世界名作。

民初外族侵略劫文物,引發文化藝術認同危機,1920年書畫界在北京成立「中國畫學研究會」推金城為會長,曾留英訪歐美考察西方文化,自小受傳統教育的書畫家,宏揚東方書畫精神,任職民國政府內務部時力促成立「古物研究所」將故宮歷代書畫古物展出,為藝術家提供古代真跡觀摩,自己更日日觀摩,精研唐宋繪畫,又聯合中日畫家聯展,回應當時美術界西化的浪潮,提出主張「精研古法,博采新知」,惜英年早逝時年49 歲。1926 年底再由金城之子金開藩及金城子弟們成立《湖社》畫會,並出版「湖社月刊」刊載金城(畫學講義),歷代書畫,及畫作刊登交流,普及書畫教育,尤重視傳統繪畫的認識和繼承,收徒授藝,中國畫研究會,湖社當時由黃賓虹,張大千,于非闇等名家指導直接臨摹古代繪畫名蹟,是工筆畫重要的傳承。

民國38年金城侄兒金勤伯來臺教授工筆畫,工筆花鳥畫家喻仲林承其脈,渡海三家: 張大千,溥心畬,黃君璧,在師大孫家勤時任助教,業師吳文彬亦傳承自湖社晏少翔。自親近三師,深知工筆畫之難得,欣賞三位老師線條用筆之道,一生演練如煉丹弄丸,筆下生風,形象雅緻而具古意。以工筆人物畫晉而專攻佛畫,上溯南朝,研摹敦煌及歷代名作,期理清佛畫脈絡,遊歷諸佛國開闊眼界,教學相長培養同道,結合同好,共同涉略歷代名作,辦展覽演繹幻化水月道場,以幻說幻法,以藝術化世,流通大法,佛畫歷千年時空,積累深厚文化底蘊,在傳承中的創造再生,統合歷代前人的經驗與心得,循序漸進,將心正安住,觀佛菩薩慈悲容顏,引導學習體會佛法,開啟自性光明,在靜中觀察人的無常苦空,以藝學法,是心的轉化調伏,藝文修養豐富識見,是契合現代最佳的美術教育。

《楞嚴經內壇尊像畫》作畫因緣

「心如工畫師,無不從心造,心不孤起,必藉緣而起。」畫楞嚴經內壇尊像畫因緣要感謝臺南蘇師姐的引薦,南下面見淨心法師,長老一生弘傳鑽研楞嚴經逾五十年,於1992 年首創楞嚴經法會,親自編制儀軌,分內外壇每年一度舉辦法會,首次在法壇內場見到十九尊像,是很珍貴的圖像,但惜已起斑褪色,長老希望再複製一套。

接下任務是挑戰自己的能力,也祈望留下一套新的造像。開始搜尋楞嚴經及造像的資料,幸先生幫忙找到《楞嚴經新表解》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,鄭水吉居士編輯,內有楞嚴壇圖。對每一尊像如何以相說法,詮釋佛的莊嚴智慧圓滿像,菩薩的慈與悲,明王的怒中帶慈教化衆生的悲心,護法神的正氣,都是值得一再思考觀想的。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是大乘佛法重要修學經典,以阿難受摩登伽女咒術妖惑為開啓佛陀說楞嚴經因緣,探討生命的根本~本性,修行的方法及過程中的聖境與魔境的揭露,二十五聖者的修學脫迷開悟證方法,是歷代高僧大德極力推崇的經典。多利用課餘時間,19 張耗日費時,一年多尚未完成,2020.2.19忽而聽聞淨心長老圓寂,很遺憾未能完成交付長老。但不管這一套楞嚴經內壇尊像畫的因緣歸屬還是堅定的繼續,2020初疫情起…課程停止,正好利用大半年時間將19尊像全部細心收拾完成。

楞嚴經內壇有19尊像, 是屬於密宗壇城也是曼荼羅, 將經典儀軌化, 掌握佛法語言文字的精髓, 密宗透過「色」「形」「音」即造型美術,音樂, 莊嚴的儀式直觀的由主法和尚引導觀想修懺法息災除煩惱障。壇城有佛, 菩薩, 明王, 四大天王, 諸天護法, 以造型詮釋諸尊相的精神, 是十足的挑戰性,「佛教藝術」, 是調心猿的藝術, 是堅定的信仰以宗教情感用造型來傳達。心如工畫師, 能造諸世間, 十法界, 萬法唯心造, 在黃昏之齡以筆探索佛法, 如何在一張白紙上繪眾相… 每一筆都是心性的造作, 調整再調整, 只為將佛菩薩相攝入心識, 日日筆耕, 不離佛心, 所有相是虛幻的, 但享受當下的清靜與佛有約, 把握今生得的因緣。工筆畫磨練的是耐心, 持續力, 培養勇氣信心, 每個人都不是生而知之, 透過書畫是很好的學習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