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-022-孫國祥-大阪城物語-59x39cm
image-022-孫國祥-大阪城物語-59x39cm-由於年少之時,很喜歡看日本的歷史古裝電影,特別有關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堀起,及杜鵑啼了的故事,故對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的大坂(註)冬之陣及夏之陣的典故,特別喜愛,連帶對大阪城有份關注,故遊日本時,大阪城列入必觀光之處,於焉大阪城物語入畫了。註:大阪原名為大坂,明治時忌大坂的坂字,拆開為士反,武士造反之諭,故改為大阪。
image-023-孫國祥-雁南飛-39x59cm
image-023-孫國祥-雁南飛-39x59cm
image-024-孫國祥-芒花深處秋意-39x59cm
image-024-孫國祥-芒花深處秋意-39x59cm-引得惆悵無數,但秋景雖蕭瑟却是凄美無比,所以蒼蒼江岸的芒草帶來如此感慨,觸動了將其納入永恆之境的心緒時時湧現,故在琉璃畫創作之時,不知不覺下筆成畫,一氣呵成,初稿煅燒之後,檢驗成果,喜不勝收。
image-025-孫國祥-芒花深處秋意-39x59cm
image-025-孫國祥-芒花深處秋意-39x59cm-引得惆悵無數,但秋景雖蕭瑟却是凄美無比,所以蒼蒼江岸的芒草帶來如此感慨,觸動了將其納入永恆之境的心緒時時湧現,故在琉璃畫創作之時,不知不覺下筆成畫,一氣呵成,初稿煅燒之後,檢驗成果,喜不勝收。
image-026-孫國祥-淡淡的三月天-59x39cm
image-026-孫國祥-淡淡的三月天-59x39cm-杜鵑花道的懷想-從小學時刻,就喜歡唱淡淡的三月天,杜鵑花開在山坡山,杜鵑花開在小溪旁-我讀的古亭國小及大安國小環繞着杜鵑花道擁有者的兩旁,但及長却無緣進入那座學府,但一有空却常騎着自行車去逛杜鵑花道,特別是每年花開時刻,因此對它有種愛恨交加的情愫,而杜鵑花的生命力常是我寫作的主題,故繪製琉璃畫時,自然少不了杜鵑花道的形形色色。
image-027-孫國祥-人生萬花筒-59x39cm
image-027-孫國祥-人生萬花筒-59x39cm-是漫不經心,却渾然天成的。在漸漸掌握琉璃畫的製作的絕訣之後,無論運筆及色彩的調配均進入另外一個層次,於是嘗試用心靈作畫,先沉思約一個時辰,然後運筆作畫,突然間宛如神助,用色及釉料的塗抹與前全然迥異,用心中無畫,而在琉璃上色彩繽紛,呈現花團錦簇的解讀,是不為過的。成畫後,每一個人的觀畫心得及解讀,是百家齊放,也算是另類的收成。
image-028-孫國祥-光與影的靈魂糾纏-39x59cm
image-028-孫國祥-光與影的靈魂糾纏-39x59cm-晝這幅晝主要基於兩情相悅時刻,是靈魂真正交融的霎那,彼此已無法分隔了,用光與影的相惜相隨來形容不可分割,透過纏綿的意境來象徵情深愛濃。
image-030-孫國祥-雅亭之戀-59x39cm
image-030-孫國祥-雅亭之戀-59x39cm-有一天黃昏時刻,隨興到澄清湖攬勝,看到很雅的一個亭子在綠叢之中,一種幽然懷古的情境在眼前,感到不把它捕捉下來,是一種錯誤,所以立刻拍攝下來,然後畫下來,作一種把時光保•留的努力。
image-031-孫國祥-夢回江南-59x39cm
image-031-孫國祥-夢回江南-59x39cm-寫詩的人大多喜歡用江南作主題,不管是否到過或住在過那片園地,彷彿那是夢裡的故鄉,但我確實生長在水鄉澤國,所以我很喜歡描寫江南,但我也很小就離開斯地,但距離的美感,讓江南無限的驚艷,所以適合作晝,特別用琉璃創藝。
image-032-孫國祥-繁華中的落寞-59x39cm
image-032-孫國祥-繁華中的落寞-59x39cm-每當北歸,看到那幢代表城市標誌的建築,總覺得是一種繁華壯麗的象徵,只是在那種宏偉的形像下,特別西風吹起,行道上櫟樹泛起一片棕色浪濤的時刻,不期然的會興起淡淡的惆悵,會想起那首歌,流浪在繁華都市中的滄桑,喧嘩背面下的陰影,總是那麼孤寂的,想把那種感覺具相化,用詩、用畫勾勒出起來,特別用琉璃創作後,讓它歷百年而不衰。